近幾年,國家嚴抓環保問題,“停工令”順勢而出。根據以往的停工令時間來看,覆蓋全國28個城市的“停工令”從去年10月持續到今年3月,停工時間長達半年。
而2020年尤為特殊,在環境保護方面國家會更重視。絕對不能為了經濟的發展而將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拋之腦后。現在已經是9月中旬,這也意味著新的“停工令”即將來臨。
那么有關2020年停工令最新消息是怎樣的?全國有哪些城市會停工呢?下面就來一一給大家解答。
截止目前,政府網站并沒有發布有關停工令政策消息通知,因此網上報道的停工令消息都是謠言。如果政府有發布停工令的消息,會及時為大家更新。目前未接到有關全國停工城市的通知。不過根據以往停工通知,實施范圍主要是:北京市,天津市,河北省石家莊、唐山、廊坊、保定、滄州、衡水、邢臺、邯鄲市,山西省太原、陽泉、長治、晉城市,山東省濟南、淄博、濟寧、德州、聊城、濱州、菏澤市,河南省鄭州、開封、安陽、鶴壁、新鄉、焦作、濮陽市,共28個城市。2019年覆蓋全國28個城市的“停工令”從去年10月持續到今年3月。今年已進入下半年,這意味著新的“停工令”即將來臨。而2020年,今年尤為特殊,在環境保護方面國家會更重視。絕對不能為了經濟的發展而將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拋之腦后。由于近年來的氣候異常變化,環境污染等問題依然亟待解決。和往常一樣,停工令的主要目的,是京津冀等重污染地區減少生產,從而避免污染。其中主要四個行業將會受到較大影響。
第一就是污染環境的傳統重工業,主要包括汽車業、紡織業、鋼鐵業等。在這些行業的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廢氣和臟水,嚴重影響我們的空氣和水源。
令人感到氣憤的是,他們對污染的處理相當不到位,雖然有的企業會安裝處理器,但這些,幾乎是為了應對政府部分的檢查所做的擺設。
以河北省為例,全國前10大污染城市河北占6家,全省壓減煉鋼產能1400萬噸、平板玻璃產能840萬重量箱、焦炭產能200萬噸、煤炭產能600萬噸,最近要求三年內壓減鋼鐵產能4757萬噸,10月底前1億噸鋼鐵產能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。
同時,鋼鐵有色水泥行業全面限產停產,采暖季唐山等城市鋼鐵限產50%,電解鋁和氧化鋁企業限產30%以上,水泥建材全部停產。
第二是中國的建筑行業,雖然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,但是停工也是迫不得已,因為建筑行業在水泥、磚頭、鋼鐵等物件的生產上,以及在施工工程中掀起的揚塵,機器的廢氣,各種噪音,都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。根據數據,我國城市固體垃圾存量達到70億噸,其中生活垃圾占50%以上,還有40%左右是建筑垃圾。以北京的PM2.5來源觀察,揚塵污染約占北京PM2.5來源的16%,而揚塵主要來源于建筑工地的施工揚塵和車輛運輸揚塵。從長遠來看,建筑垃圾難以降解,生產結束后剩下來的廢棄材料,被統統推擠起來,沒有辦法妥善處理。這同樣對環境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。
第三,煤炭開采行業。每年針對煤炭業的停工令都是大范圍停工,幾乎覆蓋整個行業。這是因為煤炭開采,礦山開采會屬于重污染行業。
根據2017年的數據,河北省全社會煤炭消費量2.75億噸,煤炭占全社會能源消費比例達83.6%,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個百分點。河北省的煤炭開采業,生產和消費中產生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等污染,對人造成健康危害更為嚴重。
第四是石油業,化肥業,塑料業等為代表的化工業,這一行業同樣是名副其實的高污染行業,但是它在國家經濟發展中,占有重要地位,所以跟煤礦業不同,化工業是“停工限產”,就是減少產量,并不完全停工。但前提是,不會對周邊老百姓生活產生較大影響。其中最令人詬病的是塑料業,我國每年塑料制品產量逾7500萬噸,其中外賣每日包裝盒就達到千萬,平均每天快遞包裹就達到1.7億個,產生的包裝垃圾更是不計其數。但是快遞包裝廢棄物總體回收率不足10%,其中紙箱回收率不到20%,填充物和膠帶回收率接近為“零”。這些垃圾絕大部分都被直接丟棄。有人可能會想,中國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,用政策抑制一個行業的運行,導致經濟受影響,不會得不償失嗎?當然不會,如果以環境作為代價來發展經濟,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。
你認為,國家頒布停工令,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,該如何化解就業和環境的矛盾呢?